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野性何曾计此身,老来方觉负初心。故山无地堪栽竹,犹傍人家看竹林。
出岭超方,九上三到。一槌便成,未是性燥。诵过水偈,闻色空义。搅炒肝肠,睡不成睡。
三乘五性皆醒悟,方知自有珍珠库。临时分付与儿孙,不劳更倚他门户。
我性同共如来合,莫怪山僧情义薄。与君相见不相知,自脱方能解彼缚。
执指为月枉施功,一处明时两处通。月形兼指无交涉,十方刹海性含融。
佛是西天之梵语,此土将觉义以同名。心边不觉属众生,心转觉时一切佛。佛开口处为言教,化导迷心转觉心。众生开口成寐语,沙魇群迷叫不醒。
此渡若非桥,不放众生过。过去现在佛,并西来达磨。皆是接群迷。直指人这个。
普庵识心达理,不是胡言乱语。教化三千大千,个个透泥入水。应无所住生心,更不祭神拜鬼。时中净念法身,何假烧钱化纸。
普庵家宝,不著寻讨。迷时不见,在处烦恼。悟时无相,如日杲杲。取舍不得,自然恰好。
昭文昭文施一钟,悬空随叩警盲聋。圆音不断周沙界,纯体金刚空不空。虽含响,击即通,十方诸佛应声中。
发白而老,面黄仍病。穷地水火风之根,得见闻觉知之柄。一气专柔,诸尘善应。魏自而良,橘陈而令。尽大地药了调和之治方,满虚空身识起来之缘性。
云水性调,丛林气高。肚皮束篾,版齿生毛。十方身虚空样放,二升米拄杖头挑。
烟苍苍兮白鸟飞,水茫茫兮金鳞嬉。空杳杳兮智不知,觉冥冥兮性所宜。包万像而括二仪,彻三际而周四维。影象累累,品类差差。
湛乎性源,游乎度门。动静出碍,方圆不痕。寒木得春晚,雪窗亡夜昏。通塞也虚离实坎,变化也连乾断坤。六和合而无功兮脱略三千之界,万差别而有据兮齐承一点之恩。
碧涧之松,烟巢之鹤。野性闲闲,癯身卓卓。江含月而练长,水连天而秋阔。一点分明兮十方虚豁。
风澜未作见灵源,六处亡功体湛存。诸法性空方得座,一弹指响顿开门。寒梅篱落春能早,野雪棂窗夜不昏。万像森罗心印印,根尘超豁妙无痕。
归源性无二,方便有多门。棒如雨点,喝似雷奔。衲僧门下,无著这破草鞋处,经律纶文向什么科中收。移高就下,有个商量。白昼长,松风凉。
常爱裴相国,式芳尘,断际高风慕要伦。拟欲事师为弟子,不知将法付何人。
春雨濛濛,春风拂拂。动兮静兮,匪待时出。云霞闲澹作性,金铁冷落为骨。知我者谓我高蹈世表,不知我者谓我下视尘窟。
渔父从来性本宽,满船钓得未为欢。收丝了,望层恋,举头方觉天际晓星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