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燕子未归寒已退,海棠半落雨初晴。他乡异县见春色,远水平芜关客情。道路不来黄犬信,烟波深负白鸥盟。数奇落在千官底,敢叹儒冠误此生。
我行六六黄山峰,山中瑶草多芳丛。浮丘笑我无此骨,倏然飞去如孤鸿。随流逐转水上萍,失地更屈涧底松。绝怜拄笏频看山,未免举扇一障风。
驻马隋堤路。怨凌波、背人唤渡。正琵琶拨到伤情处。又底事、便轻去。日照*红无数。酒杯乾、再三细语。转首又天涯暮。怎约得、画桡住
人须猛省,人须猛悟。独不省,独不悟,巧机越做。有日阎王知,差著个特俏措。**底、赶我来去。
邻园过雨秋生枝,魂魄踊跃苏癃疲。襄阳耆旧导我出,亦有柱史相攀随。突兀楼观跨溪水,新髹朱紫光葳蕤。并倚栏楯染凉色,完杨柳插青琉璃。
朱公画图爱者众,声价端如古人重。王卿巨公数见寻,往往闭门称腕痛。我时挟册游郡城,朱公爱我诗律精。时时沽酒留我宿,共听西窗风雨声。
寥天瀛海渺相望,灯烛今宵共此光。十日从来九风雨,一生数去几沧桑。许身落落终无合,投老栖栖有底忙。行止归心悬两地,长看异域是家乡。
昔日禅河早预流,老寻支许剡中游。一枝数粒同过夏,万壑千岩相映秋。眼看珠深沧海底,心伤塔就乱峰头。不须月落龙天泣,万古白云无去留。
天秋万象静,云横乱峰起。已下微王山,入峡自兹始。惊湍於此尽,安流澹如砥。两山郁嵯峨,壁立相对峙。
春晴结客出城隅,无数僧坊论给孤。红贴马蹄花底路,绿笼船背柳边湖。逍遥各自从鹏鷃,断续宁须较鹤凫。端立一丘为老计,移文何谢北山逋。
有口只可饮醇酒,世事令人三日呕。有耳只可对诗翁,俗语令人三日聋。平生嗜酒耽佳句,此外自知无用处。东风吹我堕江边,岁晚知音罕相遇。
园居懒成癖,驾言何所之。出门无妨看好雪,粉地玉天相范围。气增坐车热,旋换白鹿骑。不须携古囊,诗句随雪飞。
暖云台观绕歌弦,花底吹香翠鬓船。闹处如今浑懒去,可能心绪数年前。
忆昨太守宣城陈,人物风流法从臣。太息官仓取无艺,要与邑民图久计。总将一石计其赢,三斗八升为定制。厥初号令发雷霆,奉行谁敢圭撮增。
问君朝回胡不归,西驰急脚走若飞。云承部檄籍戎伍,岁给纩布颁冬衣。浮图东望瑜伽宅,尺地西垣懒回屐。只应官事了痴儿,怪底可人招不得。
“郡守苏轼、山人张天骥、诗僧道潜月中游”题名十六字,在徐州百步洪岸石,石半入水,水落辄隐隐见沙沫间,篙师渔人不能识,而崖石险绝,又非士大夫所暇寻阅者,故于世无传焉。
漳台最尊第一峰,分支福寿飞双虹。寿山左蟠气葱葱,福山右峙状窿窿。中有洞壶出尘踪,景物簇聚造化功。不减杜陵门城东,未数漆园旧崆峒。
令尹韬潜藏六龟,逸韵长忧儿辈知。剡藤敲水琢玉板,月兔脱颍供毛锥。冥搜岂但梦春草,招隐昔尝吟桂枝。江山骏奔来笔下,疑有神助非人为。
简斋以诗冠两都,鹤山以文擅江东。兹溪僻在万山底,辽绝安能来两公。或撞天关忤九虎,或走穷海随六龙。畏途迂车一笑粲,远谪信杖双音跫。
五十种书今几见,数千年史尚堪传。草堂底用标遗迹,自是乡人苦爱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