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人言海觉老宗师,隐绝层巅世莫知。青草不生行道迹,白云常护坐禅扉。六环金锡飞来后,一派银河泻落时。借问大心能济物,龙门风雹卷天池。
岚光叠杳冥,晓翠湿窗明。欲起游方去,重来绕塔行。乱云开鸟道,群木发秋声。曾约诸徒弟,香灯尽此生。
濒湖三寺倚峥嵘,梵刹相高对县城。楼殿尽知随处盛,水林独爱此中清。翦开木末檐牙出,凿破岩腰磴道成。悟得祖师心印法,禅僧遥指塔灯明。
一径直岩隈,亭轩四面开。涛头转山急,雨脚满江来。怪石生云气,修篁待风材。他年白莲社,应许继宗雷。
江湖岁月易销磨,振锡归来鬓欲皤。性懒吟编多散逸,门闲俗客少经过。虚檐破处悬蛛网,落叶空中见鸟窠。一片师心谁会得,半窗竹影绿婆娑。
珍重妙观师,书来再三读。不蒙促归计,乃忧旷笺牍。疑师未相知,待我尚尘俗。窃闻构新殿,东畔建廊屋。
君不见长安市,扰扰行人如聚蚁。不惟贾客与廛民,往往完冠绅大夫士。投身闹处思山林,欲归未归长苦心。夜深灯火如白昼,呕哑弦管喧繁音。
僧中忆艺本超群,释氏蒙求见讨论。儒行合为文畅侣,诗名雅作贯休孙。心灯久已传宗意,命服仍尝锡帝恩。宴坐栴檀消篆字,眼前闤阓任嚣喧。
师年八十三,登坛秉律凡六十年,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戒者九度。百千万劫菩提种,八十三年功德林。若不秉持僧行苦,将何报答佛恩深。慈悲不瞬诸天眼,清净无尘几地心。每岁八关蒙九授,殷勤一戒重千金。
啼鴃催天明,喧喧相诋谯。暗蛩泣夜永,唧唧自相吊。饮风蝉至洁,长吟不改调。食土蚓无肠,亦自终夕叫。
明碧轩南竹数丛,别来江外几秋风。道人无复人间世,嗟我今为白发翁。
龙泉二李继謪仙,朝议朝散相後先。凤雏二妙继乃祖,宗儒师儒贤弟昆。手种兔目今几年,日茹叶淘呻断编。阴似王家三树绿,异时官职追前躅。花作唐人八月黄,来岁能书催趣装。
竹林风与日俱斜,细草犹开一两花。天上归来对书客,愧勤僧饭更煎茶。
簿领日婴薄,纷然汩幽襟。驾言出城南,聊欲清此心。平冈见净刹,石通郁以深。中有苦空人,峭健奇骨森。
君不见汉京辟雍载黄图,博士直舍三千区。分行数百曰槐市,下有诸生讲唐虞。又不见本朝肇启迩英阁,稽古隆儒号经幄。西清枝翠似交舞,日暖花黄时细落。
岁月潜消日里冰,依然来见佛堂灯。此身已自非前我,问法何妨似旧僧。洒面飞泉时点点,压池苍石尚层层。遥知近爱金山好,江水煎茶日几升。
白莲社主碧溪人,同宿三门寺里云。四面涛声秋更怒,并床犹恐话难闻。
瘦筇轻锡共携游,砥柱峰前宿寺楼。各有溪居懒归去,经旬不是两相留。
四边浪打山疑动,寺在半空山顶头。绕槛门窗多昼掩,应嫌坐卧见沉舟。
绣衣蕙带方袍客,身计虽殊性共閒。同宿河心山顶寺,数宵无一事相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