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一瓯之闽古无诸,山奇水透真画图。霍童山在闽之隅,天下第一神仙都。神仙渺茫不可见,桑田沧海几迁变。三山崒嵂青至今,堪嗟山下人如燕。
重楼复屋枕层崖,想有残碑锁翠苔。但见苍山如壁立,不知绿水自何来。岩花满眼红而紫,谷鸟呼名去复回。便欲买舟从此隐,岂惟一处子陵台。
些儿顽石些儿水,画工撑眸几睥睨。忽然心孔开一竅,呼吸掇来归幅纸。白发黄冠逞神通,手把武夷提得起。大槐宫中作蝼蚁,醒来闻此心豁喜。
水澄秋月现,云散春山出。镜内影去来,杯中形出没。释氏慧之源,儒者诚之骨。忘躯见天机,灰心契造物。
嶰管飞葭方孟签,青女仍前行夜恶。连日东风料峭寒,黄鹂声断梅花落。客来武夷访灵踪,八字洞门无锁钥。溪头昨夜添新雨,桃片满溪红灼灼。
仙子扪萝上翠崖,岩头旧有炼丹台。至今石上留仙掌,十指春葱渍绿苔。
千山万山从寒碧,桃花李花正春色。客来登此一览亭,东望长江渺无极。烟飞松坞晓苍凝,雨过竹林晚翠滴。人家楼阁下参差,天宇云霞上郁密。
余思去夏还瓯闽,温风赤日争陶蒸。舟行夜寄浙江稜,江涛汹涌来相仍。雷电翕虩蛟螭腾,方床竹簟寒生冰。上陇西去景色澄,青山两向水一絙。
予看山多矣,未尝逢此奇。巨崖如格虎,险石若张旗。云意闲舒卷,岩形屡改移。丹青难状处,四面尽如斯。
引水穿墙接竹梢,谷藏峰底大容瓢。将流旋滴庐山瀑,已尽还来海上潮。乱点落池惊睡觉,半山含润沃心焦。瓦盆一斛何胜满,溢去犹能浸菊苗。
檐下枯槎拂荻梢,山川迤逦费公瓢。幽泉细细流岩鼻,盆水弥弥涨海潮。但爱坚如湖上石,谁怜收自灶中焦。苍崖寒溜须佳荫,尚少冬青石茧苗。
定林两山间,崖木生欲合。茅屋倚岩隈,重重阴清樾。晨斋取旁寺,生事信幽绝。吾人定何为,常欲依暖热。
伯时作《龙眠山庄图》,由建德馆至垂云沜,著录者十六处,自西而东凡数里,岩崿隐见,泉源相属,山行者路穷于此。道南溪山,清深秀峙,可游者有四:曰胜金岩、宝华岩、陈彭漈、鹊源。以其不可绪见也,故特著于后。子瞻既为之记,又属辙赋小诗,凡二十章,以继摩诘辋川之作云。
山川足清旷,阛阓巧拘囚。安得纤阿御,同为穆满游。遥知因涣汗,远出散幽忧。原隰繁分绣,村墟尽小侯。
凤阁鸾台十二屏,屏上郭熙题姓名。崩崖断壑人不到,枯松野葛相欹倾。黄散给舍多肉食,食罢起爱飞泉清。皆言古人不复见,不知北门待诏白发垂冠缨。
麻姑之路摩青天,苍苔白石松风寒。峭壁直上无攀援,悬磴十步九屈盘。上有锦绣百顷之平田,山中遗人耕紫烟。又有白玉万仞之飞泉,喷崖直泻蛟龙渊。
横江舍轻楫,对面见青山。行尽车马尘,豁见水石寰。地气方以洁,崖声落潺潺。虽为千家县,正在清华间。
军南古原行数里,忽见峻岭横千寻。谁开一径破苍翠,对植松柏何森森。危根自迸古崖出,老色不畏莓苔侵。修竹整整俨朝士,下荫石齿明如金。
阳冰绝艺天下称,琅琊石篆新有名。初留泉涯俗谁顾,一日贵重繇先生。古今书法不可数,犹有字本存于经。我于八体未曾学,虽得此字宁能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