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我生正坐山水癖,展卷见山如蜜甜。古树含烟黑个个,远山落日见尖尖。险绝岂惟游子虑,清幽足慰老夫潜。行路望云情更切,不因小米故多添。
湿飘乾堕著豀林,阵猛花尖聚砌阴。晓沫平随茶筹薄,冻痕全共药锄深。慵多只好披诗看,狂甚无如叩几吟。更想天山两三骑,臂鹰拳蹬簇駸駸。
樵童野犬迎人後,山葛棠梨案酒时。不畏尖风吹入牖,更教床畔觅鸱夷。
峥嵘古寺阁,苍山插晴檐。少室出天外,巍巍何尊严。王都在其下,风露国所沾。日暮飞云归,已失中顶尖。
昔读韦公集,固多滁州词。烂熳写风土,下上穷幽奇。君今得此郡,名与前人驰。君才比江海,浩浩观无涯。
老叶已足蠹,风振犹在柯。高高低低声,切切感我多。不念四散飞,尖圆竞相磨。当兹思再春,宛然同俟河。莫惊衡山雁,莫问洞庭波。徒闻汉武帝,独有横汾歌。
古监得荒冢,土花全未磨。背菱尖尚在,鼻兽角微讹。月暗虾蟆蚀,尘昏魍魉过。但令光彩发,表里是山河。
昨夜尖风几阵寒,心知尤物久留难。枝疏似被金刀剪,片细疑经玉杵残。痛叱山童持帚去,苛留野客坐苔看。月中徒倚凭空树,也胜吴儿赏牡丹。
青壁双尖长剑倚,博山突兀晴烟紫。槐里先生醉欲醒,丫山道人定初起。摩挲两眼看飞虹,猛悟此身如此水。昆仑绝顶有真瀑,倒泻生肥玉池裹。淙淙夜半漱白石,十二琼楼浸清泚。是中有味人不知,白练银河较形似。
手携青藜杖,岩上俯清池。池水夜来冰,冻磷殊未澌。戏以藜杖尖,斲破黄琉璃。横杖担两片,忍冻岩前嬉。
曾传谌母炼丹诀,夜夜西山採明月。壶里满盛鸟兔精,剑尖尚带蛟龙血。一自旌阳县归来,拔宅腾空入金阙。但留仵道八百年,未教他喫东华雪。
亭上风吹藤帽帘,为怜情胜得安恬。惊涛触岸层澜碎,落日衔山半景尖。遥认犀奔知鹿角,忽逢龙挂见胡髯。城南一去通沧海,无限春寒向晚添。
春雨翻成雪,朝垆未觉炎。拂檐惊乍响,缀袖喜初沾。庭薄宁堪迹,空繁讵可瞻。正怜风共起,终恨雨同渐。
麦苗出土正纤纤,春早寒官令尚严。云覆南山初半岭,风干东海旧盐。来时瞬息平吞野,积久欹危欲败檐。强付酒樽判醉熟,更寻诗句斗新尖。
飘洒初惊晓,霏微或舞檐。势应缘雨作,威未抵霜严。水面琼销液,山头玉露尖。偏能仁富室,只解虐穷阎。
神农播百谷,赐羌荍麦种。下子分苦甘,甘贱苦蒙宠。西山律候晚,春种夏苗茸。秋花深入云,风浪绮霞动。
筠尖侧侧度朝晖,别泪潸潸渍客衣。儿女殷勤怜我老,登山临水送将归。
太华载雪千丈寒,砥柱中流万夫愕。未教耸翠入青苍,故对书窗且横著。平铺秀气一里许,不露云尖与山脚。何人半破好东绢,画出潇湘秋色薄。
蛰虫恰好雷声发,更听阳春歌白雪。仙葩乱坠絮缤纷,奇韵相高山嶮绝。笔尖不为风力退,酒面肯作冰澌冽。千林万木绚华滋,玉李银桃几时结。
芙蓉山上芙蓉尖,向人咫尺分毫纖。或如冠剑或鸟兽,令我左右烦窥觇。平生退之南山句,为渠持骋笔力严。那知刻画果办此,造物至是无留殓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