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忆昨秋风,送书画船,过杨柳洲。把锦囊倾倒,灯花共喜,棹歌归去,诗草仍留。坐榻高悬,家童偶语,此客寻常颇见不。襟怀好,比子猷寻戴,别样风流。
棹歌齐发浪声喧,池口东边又换船。秫酒发醅偏醉客,鲥鱼出网不论钱。
清夜棹歌发,高秋客思生。绵绵乡国梦,历历水云程。老树危蟠石,冲波怒啮城。白门楼上月,偏傍海东明。
江烟敛初夕,华月入我舟。坐久风露集,微寒侵敝裘。戍鼓动边思,棹歌萦客愁。渐闻湍响急,度峡是归州。
吴榜何年遇东浙,带得山阴一篷雪。春风浩浩吹不消,夜月娟娟照偏洁。雪篷主人且好奇,载客日游随所之。呼酒恒持金凿落,对花每品玉参差。
到处啼莺倚棹歌,客怀偏向布帆多。黄云飞尽天如洗,鳌背山前万顷波。
前日发大雷,真成料虎头。今日伐鼓出,棹歌傲阳侯。沧江百折来,及此始东流。东流会宾客,建德椎羊牛。野语尚信然,小市黄芦洲。惟有采薪翁,经营往来舟。槠枥尽斤斧,山童烟雨愁。
春水弄春沙,荡漾流不极。笭箵苦难满,终日沙头客。向暮卷空罾,棹歌菱浦北。
江上渔郎晚祭,津头估客朝过。钟边山近水近,篷底风多雨多。饥蟹衔沙落簖,黠禽映竹窥罗。丫头两桨休去,为唱吴侬棹歌。¤
浮山昔飞至,与罗合其巅。严冬树色改,青松耀红鹃。不种自生植,屡伐常苍然。我病不暇耕,行复观我田。
冻雨不成雪,客行利新晴。回睇三山外,残阳霭余明。江神不扬波,归流澹且平。使者诚寡德,国家育威灵。
古有淳寂乡,君与陶阮到。每评伯伦颂,谓腾周公诰。山间童负儿,台下人拾帽。短鞭跨砂碣,破毯眠雪窖。
客中奔走易蹉跎,学馆痴留月又过。橙蟹醉斟知已重,莼鲈乡话忆人多。吴陵今夜三更多,霅水明朝一棹歌,船在白苹亭下过,有无传语晒渔蓑。
吾生宜客不宜家,今趁轻舟傍浅沙。天拥云堆浮玉乳,波摇日影弄金花。诗中已醉那消酒,饭后虽酲可废茶。安得长闲棹歌里,清风明月任年华。
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
总序盖诗有六义焉,其二曰赋。杨雄曰:“诗人之赋丽以则。”班固曰:“赋者,古诗之流也。
倾酒向涟漪,乘流东去时。寸心同尺璧,投此报冯夷。江曲全萦楚,云飞半自秦。岘山回首望,如别故关人。
倾酒向涟漪,乘流欲去时。寸心同尺璧,投此报冯夷。江曲全萦楚,云飞半自秦。岘山回首望,如别故乡人。
胡骄马惊沙尘起,胡雏饮马天津水。君为张掖近酒泉,我窜三色九千里。(三色 一作:三巴)天地再新法令宽,夜郎迁客带霜寒。
鸳鸯湖畔草粘天,二月春深好放船。柳叶乱飘千尺雨,桃花斜带一溪烟。烟雨迷离不知处,旧堤却认门前树。树上流莺三两声,十年此地扁舟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