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芒鞋遍踏苕溪冈,昌翔归棹穿沧浪。吾庐咫尺自可到,飞廉怒吼俄作狂。涛头掀舞势欲立,纷纷雨霰来何滂。河伯怙此贾其勇,杯水几至倾仓皇。
伟哉千里万里流,衮衮其来自巴蜀。奔腾澎湃入尾闾,势雄何啻吞百谷。金焦对峙两鳌浮,千顷玻瓈浸其足。光生金碧殿阁涌,气蒸紫翠林丛沃。
竹君清绝润於玉,谱牒出自淇之澳。移根分种置吾庐,才隔樊墙即家塾。塾之所有无非书,师友摛文剪其芜。此君儿郎趣亦雅,骈头相过纷铺舒。
西风剑佩轻,独立妙高亭。山吐岩头月,江涵水面星。石奔苍虎势,树结老龙形。何处吹箫客,扁舟过洞庭。
硗硗头角出群玉,炯炯瞳人剪秋漪。神光理作照书月,一览千古无复遗。殊科自可献上国,况能文艺超等夷。河洛图书识蕴奥,更明爻象通神蓍。
客子惊秋易断魂,江塘落叶雨纷纷。蔽江云势山头合,隔竹泉声屋尾分。无日不宜閒问酒,有怀犹且强摛文。灯窗几忆同居话,卷里新篇可得闻。
开元刺史擅清风,九日亲栽夹道松。屋顶自生涛浪势,根头谁觅茯苓踪。行春桥掩云千态,一字门封翠几重。人讶金填吴说笔,不知此笔遇高宗。
牛尾乌云泼浓墨,牛头风雨翩车轴。怒涛顷刻卷沙滩,十万军声吼鸣瀑。牧童家住溪西曲,侵早骑牛牧溪北。慌忙冒雨急渡溪,雨势骤晴山又绿。
屯云墨色日将暮,晦明挥霍雨如注。水声夜半摇匡床,平旦出门吁可畏。盘涡溔瀁吞边旁,悍流汹涌行中央。日中雨复绠縻下,沟塍水跃皆浑黄。
扣头剥啄到吾庐,觉我论才有不如。道在褐衣怀美玉,文成熟路驾轻车。而今谈笑不携手,他日寒温徒寄书。势利之交儿辈事,何须有客佩金鱼。
枚回洲边春水生,日光照縠波文平。绣衣使者何世上,彩舟唤客论交情。平生择交不择利,俗子纷纷卧之地。少年所识惟石君,晚岁相从不相弃。
寒消晴后雪,光转冻前风。岁已宜麻麦,人犹厌芥菘。楼头千里望,笔势万夫雄。及此吾何力,天低露草丰。
鸥盟惭久寒,驹足谁苦絷。霜雪两岁暮,转首飞箭急。脂车乏敏手,爱字翻旧笈。三山白净水,树屋影{楫木换角}{楫木换角}。
奔流槛外薄豀鸣,曾入坡仙拄杖声。天目远连山势曲,路头争说县官清。林重鸟爱冲烟没,桥毁人看涉水行。忙里能偷此閒乐,抗尘宁复叹劳生。
北望中原惨莫烟,楼头风物故依然。后人拍得阑干碎,往日轻教眼界偏。水撼金焦声亦怒,云连楚泗势犹全。壮怀且付生前酒,千古英雄冢道边。
仪真来往几经来,风物淮南第一州。山势北来开壮观,大江东下峙危楼。沙头飘缈千家市,橹尾连翩万斛舟。去去烦君问耆老,几人犹得守林丘。
解维武陵岸,江肥雨新止。兼程趋洞庭,势疾建瓴比。银光吞上下,莫辨天与水。我乃航其间,滉瀁藉一苇。
平川汹汹经南国,匹练横托半天碧。洪澜巨浪之中央,忽见颓嵬太古石。此石由来几许时,混元一气初开辟。神功割破混沌胎,划落半空随霹雳。
九仙来来到筠谷,谁向云端缔高阁。背倚金山作后屏,左右龙虎交蟠伏。前头诸峰列碧霄,献奇贡异相联络。文笔时时气蔚葱,香腾旦旦烟醲郁。
去年山中行,未了庐山意。今年江上望,始尽庐山势。只道山中行,未识庐山面。那知江上望,已失庐山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