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倦憩春桥午,回环翠碧重。乱溪流背海,新柳色欺松。厌市常思野,为官不及农。喜逢湖上客,谈话得从容。
五月阴盛暑不效,飞云日夕起嵩少。回风飒飒吹暮寒,翠竹黄蕉雨声闹。北轩孤坐默有念,人生会合那可料。昔与子美比里闾,是月秋近足霖潦。
长途畏日欲流金,聊向招提觅快襟。翠合苔痕人寂寂,凉生柏影院深深。苦无俗物败佳思,况有寒泉醒客心。一饷清风寄蕲竹,又飞征盖指城阴。
楚云朝暮蔽前峰,佳节寻芳已半空。三日薰炉沈蕙绿,一星春火并榆红。文鳞对掷回塘水,贺燕交飞翠幕风。怅忆沈斋题句罢,碎英无响坠华桐。
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唯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。
有情风、万里卷潮来,无情送潮归。问钱塘江上,西兴浦口,几度斜晖。不用思量今古,俯仰昔人非。谁似东坡老,白首忘机。
鸳鸯翡翠,小小思珍偶。眉黛敛秋波,尽湖南、山明水秀。娉娉袅袅,恰近十三余,春未透。花枝瘦。
宫槐弄黄黄,莲叶绿婉婉。时同二三友,竹轩凉夏晚。驾言都城南,以望征车返。何知苦淹回,及此秋景短。
扁舟下荆江,信宿七百里。少萦玉州岸,翠壁红楼起。提携桃竹杖,飞步同徙倚。永啸来长风,极望际天水。
庐阜诸峰,炉峰绝胜,草堂介焉。敞明窗净室,素屏虚榻,要仰观山色。俯听流泉。中有池台,旁多竹卉,夹涧杉松高刺。
净居寺,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、小苏山之北。寺僧居仁为余言:齐天保中,僧思惠过此,见父老问其姓,曰苏氏,又得二山名。乃叹曰:吾师告我,遇三苏则住。遂留结庵。
天台山,乃在钱塘之南,瓯越之间。上有撑云挂日千丈高峰挺岌?,下有奔雷喷雪万仞深壑流潺湲。银河倒泻石梁滑,自非仙风道骨谁能攀。
昨夜西风起白苹,从前湖海几酸辛。感今怀古无限事,拄颊闲思一怆神。琼窟先生鼓玉琴,一调一弄符我心。屈平宋玉不可挽,西风黄叶为知音。
万山郁回合,群木尤老苍。细路百盘折,崎岖陟羊肠。凉阴覆峭壁,萦回涧流长。绿萝下百尺,笑挹清泉香。
玉龟山。东皇灵媲统群山。绛阙岧峣,翠房深迥,倚霏烟。幽闲。
孤游万竹山中,闲门落叶,愁思黯然,因动《黍离》之感。时寓甬东积翠山舍。万里孤云,清游渐远,故人何处?寒窗梦里,犹记经行旧时路。连昌约略无多柳,第一是难听夜雨。
风在不周山空阙,底事问烟访两浙。烟生庐阜香炉峰,孰使随风至吴越。风乎与烟相得外,还有风雷千雨雪。烟兮与风相好余,仍有烟波及霞月。
春风到宛陵,太守遇康乐。隐几坐高斋,清风媚林壑。语我诸峰峦,道人古棲吒。幽潜远江汉,秀耸类衡霍。
《南康八境图》者,太守孔君之所作也,君既作石城,即其城上楼观台榭之所见而作是图也。东望七闽,南望五岭,览群山之参差,俯章贡之奔流,云烟出没,草木蕃丽,邑屋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。观此图也,可以茫然而思,粲然而笑,嘅然而叹矣。苏子曰:此南康之一境也,何従而八乎?所自观之者异也。
诚哉一得即永得。大都要藉周天火,十月圣胎方始圆。虽结丹头终耗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