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元量清标酷似僧,诗情书意两相承。於今自有高人处,不尚空窗尚巽升。
野寺不逢僧,修廊且缓行。竹藏双鹤睡,风助一蝉鸣。坐石侵衣冷,临风漱玉清。咏归无限意,新月带星横。
前来送师归,今日迎师去。送迎我何劳,师乃困行路。天公将归谁尤,耗释此下土。一水祸未忘,旱势复如许。
青春垂地风头恶,寒色侵肌雪意酣。路转溪桥回马足,行穿松迳得僧蓝。联裾正喜陪清赏,挥尘何妨共剧谈。它日海邦传盛事,诗仙曾此驻鸾骖。
刘兄胸次参元化,不发为文发为画。心工入妙手通神,声名直与僧繇亚。月宫拔得玉兔毫,缚成篆笔铦如刀。纷然万有类形役,竹梅两品方清高。
徐孺亭边水石连,高名频见野僧传。箧中书满思安世,楼上诗成忆仲宣。已说烂何忘意远,定知焦尾用心专。寒溪乘兴云迎棹,秋夜娱宾月照筵。
数朝从款走烟霞,纵意凭栏看物华。百尺楼台通鸟道,一川烟雨属僧家。直须心逸方为乐,始信官荣未足夸。此景得游无事日,也宜知幸福无涯。
倦逢磐石手摩挲,横压乌藤漫啸歌。烟崦坡陀青玉案,寺山缥缈白云窝。纸窗竹屋小盘礴,林影溪光相盪磨。试共老僧参此意,一声唤醒读书魔。
菜花开处认遗基,荒屋残僧未忍离。寺付丙丁应有数,岸分南北最堪悲。金铃塔上如相语,铁佛风前亦敛眉。野匠不知行客意,竞磨浓墨打顽碑。
刹刹现形仪,尘尘具觉知。性源常鼓浪,不悟未曾移。
兼中至,不历僧只超十地。虽然踏著旧家乡,更须知有深深意。
山林夜雨厌孤寂,春风几番沙草碧。衣孟无计若为得,负春空随腰间石。
一身浪宕无拘捡,闹市门头恣意游。汉地不收秦不管,不风流处也风流。健则坐,困则休,信任从教雪满头。寄语宣和政和元和佛陀,张僧伽李达磨,老聃孔丘,照顾沩山水牯牛。
萨埵装严已现成,才僧恰合去游循。有人问着西来意,天上无僧地绝尘。
禅莫参,道休学,歇意忘机常廓落。现成公案早周遮,只个无心已穿凿。直饶坐断未生前,难透山僧错错错。
联络藤萝一径,行穷始到松门。篱畔野华不艳,堂前流水非喧。午饭龙离铁钵,夜深月落金盆。此是真修行处,何人得意忘言。
月出山越高,云行月益忙。树影遍空白,疎星避月光。总非往者见,不从意内量。聪晨此一进,境界因久忘。
田舍风光迥,僧房意象深。未穷千里目,聊慰一时心。远树轻烟入,孤村落日侵。自非真静者,谁复有幽寻。
浈阳富佳致,无以过南山。山高雄地理,万丈亲云端。攀援临绝顶,气象非尘寰。神存古庙貌,台敞旧轩栏。
生平酷爱山,好山宁相远。知吾入山意,幽致竞牵挽。信步杖藜轻,升高腰脚健。小雨著黄落,索索声相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