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飞云渡口西风急,津吏停桡刺船立。始阳公子方垂髫,掩抑依依向余泣。为言阿父守南康,双旌五马烂生光。宁知廉吏反成罪,诸孤藐尔身凄凉。
宫衣锦段新,宣赐遍臣邻。绣纹盘虎豹,金彩织麒麟。诏向龙沙远,颁从玉陛均。拜登齐阙谢,愧省独墙循。
荒俗无笔耕,仁义罹寒饥。旷论薄田舍,英雄亦我欺。粪车却走马,尧舜在一犁。附郭多膏腴,甲族所必规。
伊昔开东阁,相看眼独青。文章奏金石,衿佩睹仪刑。应世游三辅,焉能困一经。前星垂炳耀,染翰侍彤庭。
蝗螽虽微物,为患良不细。其生实蕃滋,殄灭端匪易。方秋禾黍成,芃芃各生遂。所欣岁将登,奄忽蝗已至。
一兴微尘念。横有朝露身。如是睹(一作都)阴界。何方置我人。
余杭邑客多羁贫,其间甚者萧与殷:天寒身上犹衣葛,日高甑中未拂尘。江城山寺十一月,北风吹沙雪纷纷。宾客不见绨袍惠,黎庶未沾襦裤恩。
先帝亲收十五人,(仁宗朝贤良十五人,今惟富郑公、张宣徽、钱纯老及余与舍弟在耳。)四方争看击鹏鹍。如君才业真堪用,顾我衰迟不足论。出处升沉十年后,死生契阔几人存。他时京口寻遗迹,宿草犹应有泪痕。
至矣吾三后,功高汉已还。复推元祐冠,盖得永昭全。(臣尝于经筵论奏仁宗皇帝谥日明孝:若明而不仁,则民畏而不爱;仁而不明,则民爱而不畏。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,故天下思慕,庶几于仁宗也。
冗士无处著,寄身范公园。桃花忽成阴,荠麦秀已繁。闭门春昼永,惟有黄蜂喧。谁人肯携酒,共醉榆柳村。
仁宗朝以制策登科者十五人,轼忝冒时,尚有富彦国、张安道、钱子飞、吴长文、夏公酉、陈令举、钱醇老、王中父并轼与家弟辙,九人存焉。其后十有五年,哭中父于密州,作诗吊之,则子飞、长文、令举殁矣。又八年,轼自黄州量移汝海,与中父之子沇之相遇于京口,相持而泣,则十五人者独三人存耳,盖安道及轼与家弟而已,呜呼悲夫。乃复次前韵,以遗沇之,时沇之亦以罪谪,家于钱塘云。
谁谓九华远,吾身未尝檐。唱篇每起予,予口安能箝。忆在秋浦北,空江上新蟾。光洁写一镜,回环两堤奁。
尝闻太丘长,德不负公卿。墟暮今千载,昆云亦一城。本怀深闭蓄,余论略施行。故自有仁政,能传家世声。
往时濯足潇湘浦,独上九疑寻二女。苍梧之野烟漠漠,断垄连冈散平楚。暮年伤心波浪阻,不意画中能更睹。燕公侍书燕王府,王求一笔终不与。奏论谳死误当赦,全活至今何可数。仁人义士埋黄土,只有粉墨归囊褚。
公於万事轻,独嗜山水重。寓直西掖垣,沧洲长入梦。广陵一都会,厨酒万斯瓮。每叹阙登临,持此将焉用。
泰伯古至德,以逊天下闻。周公去未远,二叔乃流言。春风棠棣萼,秋日脊令原。岂无良友生,岁晏谁急难。
经术吾家事,躬行更不疑。仁常为己任,清每畏人知。古训必三复,危途仍十思。兢兢死方已,宁论迫期颐。
去岁湟中谷,医疮咸糶新。一言堪救药,三秩敢贪嗔。自是仁由己,休论哲保身。当时若瘖默,何面见乡人。
溪光倒彴影,彴影跨溪垠。非论权取意,聊订济涉仁。
淹留生白发,默默又惊春。花房与柳萼,三见东风新。竟日雨不止,翛翛寒着人。拥裘坐闭阁,但与山炉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