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长松修斡列承明,虎盼龙盘气貌灵。风度乍闻琴曲调,巢高初见鹤仪形。枝智能陛戟寒生槛,叶带鑪烟翠满庭。涧底山头各生殖,托根争似在青冥。
老子分渔樵。说着登山气更豪。天外长江流不尽,迢迢。脚底青云步渐高。两手敢辞劳。右有深杯左有螯。我似渊明多一字,陶陶。明日黄花
溶溶春水杂蒹葭,袅袅晴风度落花。小巷几时佳客至,新诗独向野人夸。未闻汗马收诸国,且逐闲鸥坐浅沙。春色酒杯俱在眼,底须辛苦欲还家。
列岫开平野,修墙隐密林。暗泉闻雨响,寒日觉冬深。眼底孤村近,云边小树侵。何须钱买屋,空寺足闲吟。
嗣对膺图日,群生望治时。忽闻公已病,相顾事堪疑。竟作堂堂去,空书咄咄词。眼中衰泪尽,持底送灵輀。
风院帘垂飐翠旌,茂阴疎转表新晴。清和自是常年景,有底今番独拨人。
先须放櫂绕湖游,倒看行云水底浮。客去莫归朝市说,引渠无意作公侯。
投閒三十年,日与木石俱。暮景际休明,搜罗逮樵渔。洪造赐甄收,群公交荐书。殷勤奉明诏,婉娈辞田庐。
“郡守苏轼、山人张天骥、诗僧道潜月中游”题名十六字,在徐州百步洪岸石,石半入水,水落辄隐隐见沙沫间,篙师渔人不能识,而崖石险绝,又非士大夫所暇寻阅者,故于世无传焉。
一麾卧治镇江边,芳草还应梦惠连。十载从班联玉笋,六城课最用蒲鞭。依刘曾识尚书履,借寇难私刺史天。共徯公归缘底事,嗷嗷四海望陶甄。
诗魔大抵解穷人,到得人穷句益新。笔下自惭无好语,眼前底事最清贫。草玄天禄书窗冷,涤器临邛酒市春。自古才高多命薄,区区何必论钱神。
遍历清华地,星辰纪未周。雄文藏凤阁,直笔著螭头。闻望高簪绂,论思动冕旒。从班无跬步,底事却回辀。
索索寒搜客,沉沉雨洗年。残林生猎迹,归鸟避窑烟。节物杯浆外,溪山鬓影前。行藏都未定,笔砚底能捐。
荒山过雨薄寒新,洗尽西风扇底尘。萍梗江湖今故国,干戈天地几遗民。向来佳节都如梦,不谓衰年剩此身。草草儿曹一杯酒,谁欤可与话酸辛。
今年五月梅,昼夜雨不止。及兹七八月,一旱乃如此。古言了无验,社公饮旧水。岂其世俗移,难复论常理。
年年春至此胚腪,地上严凝地底温。能几蟾蜍圆月魄,即须霹雳起雷门。知时久偃蛟龙势,养气深培草木根。表里阳和见天道,梅花别是一乾坤。
江路曾浮宅,悬崖两壁青。晴烟笼小艇,落照射高亭。花簇红妆岸,鸥群白点汀。何时篷底卧,半夜酒初醒。
春秋书大雨,三日已为霖。如何方春时,终月常积阴。淙空若泉泻,盪地成渊深。曾无书夜别,顾恐山岳沈。
霸业荒丘春草长,只听儿女话真娘。虎来墓上独应怪,高入宫中俯可伤。太息乾坤空浩荡,不留豪杰管兴亡。屡镂抱恨沈江底,潭碧独生古敛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