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朝代分类:全部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五代 金朝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现代 未知
臣窃惟事势,可为痛哭者一,可为流涕者二,可为长太息者六,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,难遍以疏举。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,臣独以为未也。曰安且治者,非愚则谀,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。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,方今之势,何以异此!本末舛逆,首尾衡决,国制抢攘,非甚有纪,胡可谓治!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,因陈治安之策,试详择焉!夫射猎之娱,与安危之机孰急?使为治劳智虑,苦身体,乏钟鼓之乐,勿为可也。
惜诵惜诵以致愍兮,发愤以抒情。所作忠而言之兮,指苍天以为正。令五帝使折中兮,戒六神与向服。
悲哉,秋之为气也!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。憭栗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将归。泬漻兮天高而气清,寂寥兮收潦而水清。
逢纷伊伯庸之末胄兮,谅皇直之屈原。云余肇祖于高阳兮,惟楚怀之婵连。原生受命于贞节兮,鸿永路有嘉名。
逢尤悲兮愁,哀兮忧!天生我兮当闇时,被诼谮兮虚获尤。心烦憒兮意无聊,严载驾兮出戏游。
月日,居易白。微之足下: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,凡枉赠答诗仅百篇。每诗来,或辱序,或辱书,冠于卷首,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,且自叙为文因缘,与年月之远近也。仆既受足下诗,又谕足下此意,常欲承答来旨,粗论歌诗大端,并自述为文之意,总为一书,致足下前。
悲回风之摇蕙兮,心冤结而内伤;物有微而陨性兮,声有隐而先倡。夫何彭咸之造思兮,暨志介而不忘;万变其情岂可盖兮,孰虚伪之可长?
悠悠征人。四牡騑騑。发轸北京。振策紫微。昔乃云来。春林方辉。岁亦暮止。之子言归。道涂兴恋。伏载称徽。
悲哉!秋之为气也。萧瑟兮,草木摇落而变衰。憭栗兮,若在远行。登山临水兮,送将归。
今夜良宴会,欢乐难具陈。弹筝奋逸响,新声妙入神。令德唱高言,识曲听其真。齐心同所愿,含意俱未伸。人生寄一世,奄忽若飙尘。何不策高足,先据要路津。无为守穷贱,轗轲常苦辛。
清飚吹衣裳,缥缈凌层巅。玲珑峭壁下,杖策穷回旋。名图谢模写,大巧无雕镌。窅如晴云影,霭霭行青天。
嬴秦乱天纲,猛志凌海水。长驱万山石,鞭策无远迩。余威及兹地,夜半走百鬼。仙人惜灵宫,一怒俱披靡。
孤坐忽不乐,出门聊散行。溪喧乱人语,树偃碍农耕。雨径莓苔积,阳陂草木明。道逢九十老,相对话承平。
催粥华鲸彻翠微,觉来屋瓦白差差。初疑淡月霜天晓,忽失前山云幙垂。田父腰鎌禾欲耳,行人策杖足如锥。老僧莫笑芒鞋苦,破釜生尘侬更悲。
百嶂千峰古桂州,乡来人物固难俦。峨冠共应贤能诏,策足谁非道艺流。经济才猷期远器。纵横礼乐封前旒。三君八俊俱乡秀,稳步天津最上头。
山萦九锁路幽深,古木高森积翠阴。自是仙家风景异,欣欣杖策步云林。
东山树,何青青。镡津水,何冷冷。茂树可荫,流水可听。眉山夫子能解事,却于水边树下构危亭。
六宫春色一宵残,夷难何人策治安。去国登瀛唐学士,降城执戟汉材官。瑶宫有扇捐金雀,紫塞无旗卷角端。花柳亦知宫女散,妆红颦翠簇金銮。¤
冯冼古烈妇,翁媪国于兹。策勋梁武后,开府隋文时。三世更险易,一心无磷缁。锦繖平积乱,犀渠破余疑。
梦绕吴山却月廊,白梅卢橘觉犹香。会稽且作须臾意,从此归田策最良。